比特披萨币是一种基于比特币分叉产生的加密货币,其诞生源于比特币历史上著名的披萨交易事件。2010年5月22日,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块披萨,这成为比特币首次实物交易的标志性事件。为纪念这一里程碑,比特币社区将5月22日定为比特币披萨日,而比特披萨币则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分叉币种。它继承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同时结合了有向无环图(DAG)技术,试图通过混合区块链与DAG的架构提升交易效率。虽然比特披萨币最初宣称要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区块链,但由于缺乏长期发展策略,项目逐渐淡出市场,官方网站也已下线。
比特披萨币的市场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纪念意义和技术实验性。作为比特币文化的象征,它吸引了早期加密货币爱好者的关注,其1:1空投给比特币持有者的分发方式也一度引发市场热议。技术上,比特披萨币尝试突破传统区块链的限制,采用类似IOTA和Byteball的有向无环图算法,理论上可以实现更高的交易吞吐量。这种创新虽然未能持续发展,但为后来者探索区块链扩容方案提供了参考。2025年,比特币价格突破10万美元,当年那笔仅值41美元的披萨交易价值已超过10亿美元,比特披萨币作为这段历史的载体,其文化价值远超过实际应用价值。
比特披萨币虽未实现大规模商用,但启发了加密货币与现实经济的结合探索。2025年,Bitget等交易所在全球20多个城市举办比特币披萨节活动,派发5000份披萨,正是受比特披萨币原始概念的启发。部分支持加密货币的商家曾短暂接受比特披萨币支付,其低交易费用的特性在小额支付中显现优势。闪电网络等二层解决方案的成熟,使得比特币本身也能高效处理披萨这类小额交易,这削弱了比特披萨币的生存空间。作为ERC-20代币形式的披萨币仍在去中心化交易所流通,成为加密爱好者收藏的对象。
行业对比特披萨币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它是加密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化符号,其尝试的DAG技术为后来者铺路;批评者则指出该项目缺乏实质性创新,最终沦为市场炒作的概念。分析师普遍认为,比特披萨币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历史教育意义上,而非技术或金融层面。比特币ETF获批和机构投资者入场,主流市场更关注比特币的储值属性,像比特披萨币这类小众分叉币逐渐边缘化。在每年5月22日的比特币披萨节期间,它仍会被提及,作为提醒人们加密货币早期草根精神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