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ep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与实物人民币1:1兑换,共同构成法定货币体系。作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代表,dtep币的研发始于2014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主导,创建一种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现金需求的数字形式人民币。其设计融合了区块链技术的部分优势,如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同时采用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体系,确保高效清算和监管合规。dtep币的推出不仅是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领先实践,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数字化载体。
在技术架构上,dtep币采用支付即结算机制,支持离线交易和可控匿名,既保障了支付效率又兼顾隐私保护。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不同,dtep币具有国家信用背书,法偿性使其不得被收款方拒收,而智能合约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政务补贴、跨境贸易等领域的精准支付能力。截至2025年,dtep币试点场景已覆盖零售消费、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132万个场景,累计交易金额超345亿元,并在香港通过转数快系统实现全球首个快速支付系统与央行数字货币的互联互通,为跨境支付创新树立标杆。
市场优势方面,dtep币通过双层运营体系实现了商业银行与央行的协同,既保持了金融系统稳定性,又降低了公众获取门槛。相较于第三方支付工具,dtep币作为M0替代品不依赖银行账户即可完成价值转移,手续费更低且无清算风险,特别适合无银行账户群体和短期来华外籍人士使用。在绿色金融领域,dtep币依托智能合约实现的碳普惠平台已累计发放500余万元红包,推动20万吨碳减排量交易,展现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使用场景持续突破传统支付边界,dtep币硬钱包以卡片、手环等形式支持外籍人士外币现钞兑换,在深圳口岸等涉外场景布设自助发卡机;上海申花主题硬钱包则开创了体育IP与数字货币结合的先例。政务领域,部分行政机关已实现工资全额dtep币发放,苏州等地更将其应用于购房购车补贴,通过智能合约确保资金定向使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推进,dtep币正成为大宗商品跨境结算的新选项,在自贸区新片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形成可复制的创新模式。